|
|
|
本報記者 趙向往 通訊員 溫亞楠
“快看,是鵟,有一群呢!”3月31日早晨,在北京百望山森林公園綠化祖國碑亭旁,一群大學生拿著望遠鏡,瞄準天空,興奮地交流著。他們來自“飛羽”——一個致力于通過推廣觀鳥,喚醒親近自然本能,提升公眾生態保護意識的團隊。團隊成員由各高校大學生組成。
如今,像飛羽這樣的團體還有很多。他們因共同的森林體驗或養生愛好聚在一起,開展多種親近自然、觀察自然的活動。
當下,森林體驗和養生已成為一種流行,也成為我國森林旅游蓬勃發展的新業態之一。
來自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的數據顯示,截至目前,以森林公園、濕地公園、沙漠公園為代表的各類森林旅游地數量已超過9000處。過去5年,全國森林旅游游客量累計達46億人次,年均增長15.5%,創造社會綜合產值33400億元。
“這樣的數據令人十分振奮,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大眾對健康休閑需求的不斷增加。”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林業產業聯合會森林休閑體驗分會理事長尹偉倫說,森林體驗和養生等森林旅游新業態給傳統林業發展帶來了深刻變化,拓展了森林資源的利用途徑,提高了森林福祉的普惠程度,為森林資源的科學保護與合理利用找到了一條和諧發展之路。
體驗養生需求迫切
資料顯示,我國有15%的人處于疾病狀態,70%的人處于亞健康狀態,僅有15%的人是健康的。中國林業產業聯合會森林休閑體驗分會副理事長于寧樓認為,較之于傳統的觀光游,人們深入森林體驗和養生的需求越來越大,逐步成為一種時尚。
北京八達嶺森林公園建起了國內第一家具有示范作用的森林體驗中心。寓教于樂的森林體驗課程,深受體驗者的喜愛。在參與自然游戲、自然藝術創作、自然觀察的過程中,體驗者的聽、視、嗅、觸、味“五感”也隨之打開,實現了森林康養的目的。
森林是孩子們體驗自然、增長知識的理想場所。自2013年開始,每年4-10月,北京百望山森林公園“悅”讀森林活動都會如期舉行。通過森林閱讀、森林大講堂、森林創意手工等豐富內容,讓親子家庭在系統的自然體驗中,享受學習的愜意和美好。據百望山森林公園管理處主任高源介紹,2017年,以“鳥類”“植物”“昆蟲”等為主題的“悅”讀森林活動開展了39場,受眾人數達2500余人次。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2016年的一項在線森林旅游需求社會調查顯示,具有“走進森林,親近自然”意愿的受訪者比例超過98%,對森林體驗、森林養生等森林旅游新業態表現出明顯興趣的受訪者比例超過93%。熱衷于山地運動、森林養生的群體正在快速壯大。
頂層設計逐步完善
為順應公眾急劇增長和日趨多樣化的森林旅游需求,過去五年,國家自上而下推動森林體驗和養生事業的發展,掀起森林旅游熱潮。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先后出臺《關于大力推進森林體驗和森林養生發展的通知》《全國森林體驗基地和全國森林養生基地試點建設工作指導意見》,逐步完善頂層設計;通過啟動全國森林體驗和森林養生基地建設試點,引領示范、打造精品。
同時,浙江、陜西、湖南、四川等地紛紛出臺森林體驗和養生發展意見、通知,積極開展各種示范建設,以滿足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健康需求。
還有這樣一些協會組織、媒體,他們希冀通過向公眾推薦優質的森林體驗和養生目的地,促進森林旅游新業態的持續健康發展。由中國綠色時報發起的中國森林康養50佳遴選活動正在申報;中國林業產業聯合會森林休閑體驗分會發起的“中國森林體驗基地、森林養生基地、慢生活休閑體驗區、村(鎮)”命名授牌活動已經開展了兩屆,共向公眾推薦了147處森林休閑、體驗和養生目的地。
近年來,一些林業科研院校也成立了森林養生方面的研究機構。2017年,北京林業大學成立森林養生研究中心,將森林體驗、森林養生方向納入本科招生計劃。此外,金融機構也看好森林康養旅游。2017年,國家發改委、國家林業局、國家開發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下發《關于進一步利用開發性和政策性金融推進林業生態建設的通知》,把森林旅游休閑康養作為重要支持方向。
森林生態優勢凸顯
經過多年積累,我國森林生態資源優勢正逐步凸顯,并通過森林體驗和養生等森林旅游新業態持續發力。
河北塞罕壩機械林場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一個生動范例。55年間,它從人跡罕至的荒原變成了如今包含6個林場、112萬畝林地、森林覆蓋率達80%的“森林氧吧”。得益于優良的森林生態資源,塞罕壩成了備受游客青睞的旅游目的地。炎炎夏日,到塞罕壩消暑的游客絡繹不絕。他們漫步于白樺坪“森林浴場”“負離子池”等景點,享受“森林氧吧”的暢快舒爽。同時,“國際自行車挑戰賽”“森林瑜伽”等森林體驗和養生活動,也選擇在塞罕壩的青山綠水間舉行。據河北省塞罕壩機械林場副場長陳智卿介紹,截至2017年底,塞罕壩累計接待中外游客570.6萬人次,實現直接經濟效益3.59億元。
尹偉倫說,林業的森林、濕地、荒漠等生態系統都有各自獨特的生態功能和生態價值,都是發展森林等生態體驗和養生的生態資源。此次國務院機構改革又將草原、風景名勝區、海洋公園等整合到林業部門管理利用,進一步拓展了多種生態資源體驗和養生的內涵與內容。
創新驅動提升質量
“發展森林體驗和養生產業最核心的資源是優質健康的森林生態系統。唯有筑牢這一生態本底,才能更好地服務美麗中國,滿足公眾對森林功能的多樣需求。”為此,尹偉倫建議,進一步精準提升森林質量,優化生態功能,提高服務質量。
北京中森國際工程咨詢有限責任公司副總工程師庾曉紅認為,一個有特色的森林體驗和養生基地,應充分挖掘利用當地獨特的森林生態、歷史文化等資源優勢,運用先進的規劃設計理念,科學進行環境塑造,建設特色鮮明的休閑體驗項目,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態環境的需要。
庾曉紅分享了這樣一個案例。眾所周知,位于加拿大北溫哥華的卡皮拉諾吊橋公園,因一座吊橋聞名于世。這座吊橋已有100多年歷史,它全長137米,高70米,號稱是世界上最長最高的吊橋。吊橋兩邊是高大筆直的松樹和杉樹,橋下是卡皮拉諾河谷。行走在搖搖晃晃的懸空吊橋上,與腳下的峽谷深壑僅隔著一層木板,這樣的叢林穿越充滿新奇,又帶著一絲危險的刺激。穿過吊橋,深入茂密的原始林,林中枯木也成了很好的自然教育載體,它讓游客感受著生命的神奇,自然的更替。吊橋附近象征著原住民文化的印第安圖騰柱,與森林的結合更顯部落神秘。叢林、吊橋、圖騰的奇妙組合,充分調動著游客的視、聽、嗅、觸覺,一次特別的森林體驗令人難忘。
當然,森林體驗和養生的健康有序發展,還離不開完善的法律保障體系。國際上森林體驗和養生發展較為完善的國家均有相關立法,例如韓國的《森林文化休養法》《森林教育法》,日本的《山村振興法》《環境教育促進法》等。為此,于寧樓呼吁應盡快確立森林體驗和養生的法律地位。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