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省委對地市實行差別化目標考核中,大興安嶺地區、伊春市與黑河市被定位為生態旅游類城市。在全面停止商業性采伐的新形勢下,生態旅游業是最具發展基礎、產業優勢和競爭潛力的支柱產業。經過近幾年的景區建設,生態旅游業已經形成獨具特色的旅游風格,但隨著旅游散客化、自助化和差別化時代的到來,旅游發展面臨更加開放的環境,大興安嶺生態旅游留不住人、掙不到錢的瓶頸問題顯得更加突出。經過對全區產業發展潛力和優勢資源儲備的深入研究,我們認為抓住政策機遇,調整開發與管理方式,重新構建旅游發展的理念和思維,促進生態旅游實現產業化是林區實現轉型發展的重要路徑。
一、大興安嶺生態旅游業發展概況
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大興安嶺生態旅游業取得顯著的成就,2013年旅游總收入實現35.9億元,占GDP比重達到23.9%。尤其今年一季度,在實體經濟大幅下挫的情況下,旅游收入依然保持8.0%的速度增長。
(一)生態旅游品牌已經形成,產業檔次不斷提升。大興安嶺林區生態旅游在整合優化資源的基礎上,形成了“神州北極村”和“中國龍江源”的旅游品牌。一是旅游資源實現優化整合。目前,大興安嶺活立木總蓄積達到5.53億立方米,有林地、濕地面積分別達到679.5萬公頃和153.08萬公頃,森林覆蓋率超過81.37%。濕地和野生動植物物種保護類型自然保護區30處,其中國家級保護區5處,總面積72.0萬公頃;省級保護區5處,總面積34.09萬公頃;地級自然保護區20處,總面積75.82萬公頃。大興安嶺依托豐富的森林資源,深入挖掘特色冰雪、神奇景象、民俗文化等旅游文化資源,構建以加格達奇為集散地,以漠河為目的地,以加漠公路為主干線的兩點一線發展框架,形成了集觀光、休閑、度假、尋古、體驗、覓源為一體的興安旅游體系。二是旅游品質和檔次大幅提升。近年來,緊緊圍繞“神州北極村、中國龍江源”和“中國野生藍莓之鄉”主題形象,充分發揮生態區位,界江冰雪,歷史文化等比較優勢,通過建設神州北極休閑區、圖強百環森林旅游度假區等項目,突出特色,打造核心景區品牌;通過建設大興安嶺寒溫帶植物園、北極圣誕村、鄂倫春民族風情園等項目,不斷開發找北、森林濕地、民俗等特色旅游產品;通過建設和完善信息服務,開發冷水魚、山野產品等旅游菜系及野生飲料,不斷提升旅游公共服務水平;通過中央電視臺、旅游衛視、黑龍江衛視等媒體和舉辦北極光節、國際冰雪汽車拉力賽、國際藍莓節和山特產品交易會等對外宣傳手段,不斷提高我區旅游產品知名度,擴大客源市場份額。目前,大興安嶺地區已獲得“中國低碳旅游示范區”、“中國三大低碳旅游景區”、“中國最佳生態旅游目的地”、“中國最美十大森林”、“中國十大冰雪旅游勝地”和“中國最令人向往的20個地方”等稱號。
(二)旅游服務逐步專業化,接待能力明顯提高。隨著旅游產品的豐富和成熟,生態旅游的接待水平逐步專業化,旅游人數規模空前。一是旅游機構建設成效顯著。近年來,以提供優質旅游服務為著力點,著重完善旅游服務配套設施和提高服務業人員的業務素質,規范市場管理和監督,旅游業服務水平和能力不斷提高,旅游接待人數不斷增加。目前共有旅行社28家,其中:邊境旅行社1家,國內旅行社27家,導游165人,人均接待能力達到503人。2013年旅行社接待國內外游客8.3萬人次,其中:國外游客4010人次,國內游客7.9萬人次。二是吸納游客的能力大幅提升。第三次經濟普查初步統計,全區各類住宿業單位43戶,從業人員達到1618人。其中星級賓館10戶,客房數858間、床位達到1624張。住宿業個體戶達到1762戶。各類餐飲業單位30戶,從業人員為247人。餐飲業個體戶達到577戶。2013年,全年共接待各類旅游者380.3萬人次,同比增長8.0%。
(三)對經濟的拉動作用明顯增強,成為林區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旅游產業作為大興安嶺發展的朝陽產業,正在成為實現生態發展產業化的重要路徑。一是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森林生態旅游的崛起成為大興安嶺經濟發展的催化劑,帶動了住宿、餐飲、物流等林區服務業發展步伐,促進林區資源保護與經濟發展實現雙贏,成為林區經濟轉型的新動因和重要抓手。2013年旅游總收入實現35.9億元,同比增長8.6%,其中旅游外匯收入169.94萬美元,在旅游業的帶動下,近五年,全區批發零售業零售額年均增長16.7%,住宿餐飲業零售額年均增長20.7%。二是成為吸納林區就業的重要渠道。旅游業快速發展,為社會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伴隨著全區旅游業的強勢發展,輻射相關產業發展步伐加快,吸納從業人員逐漸增多,增加了勞動就業機會,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2013年旅游業從業人員達到3200人,近三年,年均增長達到8.6%。
二、生態旅游產業化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產業化意識不足。旅游大產業觀念尚未真正確立。尤其是在旅游產業發展的理念上,更多的是重視門票的收入,其實在旅游產業中,門票收入僅占旅游產業收入的極小部分。目前旅游產業化發展比較先進的做法是取消門票,實施無障礙旅游,吸引游客和旅游經濟要素向景區聚集,通過旅游要素流動所產生的旅游消費及相關商品生產銷售活動,促進景區內相關產業發展,帶動大旅游特別是旅游產業的發展,從而影響整個地區旅游及相關經濟發展。
(二)產業化鏈條短。隨著旅游業的逐步發展,我們在拉長旅游產業鏈方面作了大量工作,但是,在已開發的大多數景區中,除景區內產品的生產和銷售活動相對成熟外,旅游信息服務、交通運輸、旅游商品、飲食住宿、保健娛樂等關聯產業尚處于興起階段,“行、游、住、食、購、娛”六大要素及其相關產業發展不能同時跟進,旅游產業結構處在初級產業化階段。景區綜合開發力度不足,產品結構單一,完整系統的旅游產業尚未形成,旅游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支柱產業地位還未完全確立。
(三)產品和企業競爭力不強。從旅游產品看,景區、景點雖然數量上來了,但深度挖掘不夠,無論是對文化景區還是自然景區,內涵信息的外部表達比較簡單,表現手法大同小異,能夠產生一定影響力的仍然是北極村景區。從旅游企業看,經營手段單一、管理方式落后、競爭意識薄弱,“小、散、弱、差”,缺乏有較強競爭力的骨干龍頭企業和高素質的管理人才階段,不適應旅游產業化發展的需要。
三、實現生態旅游產業化的機遇與基礎
(一)生態旅游業迎來政策、轉型、環境三大機遇。一是從政策機遇看:借助《大小興安嶺林區生態保護與經濟轉型規劃》一方面從爭取接續替代產業專項的角度,爭取生態旅游的項目建設,重點放在爭取國家提高專項支持比例。另一方面從爭取重點產業發展政策扶持的角度,全區停止商業性采伐后,生態旅游將成為我區最具發展潛力的優勢產業之一。充分利用《規劃》扶持重點產業發展的政策,爭取國家在這方面的政策和資金扶持。借助《黑龍江和內蒙古東北部沿邊開發開放規劃》,一方面推動洛古河等口岸界河公路大橋建設,加快漠河、呼瑪口岸基礎設施建設,力爭早日實現通關常態化。另一方面依托《規劃》加快全區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哈爾濱—漠河鐵路升級改造。從轉型機遇看:全面停止商業性采伐后,林業調查設計、采伐、運輸、貯木、檢驗、銷售、加工等一整條產業鏈將嚴重萎縮,國家生態安全重要保障區和國家木材戰略儲備基地將成為大興安嶺林區的主體功能定位,林區經濟將由完備的森林工業體系向多元的生態經濟體系轉變。我們應該抓住轉型機遇,實現生態旅游產業化,使之成為提升林區形象的重要載體、成為吸納林業工人轉產就業的重要陣地、成為林區經濟轉型的重要支撐。從環境機遇看:通過擴大內需拉動經濟增長是國家的主要經濟政策,生態旅游業是擴大內需的動力產業,必將迎來發展的“黃金時代”。而且隨著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對休閑娛樂需求得以完全釋放,食品等生活基本支出在整個家庭消費性支出中所占的比重縮小,而對于緩解工作壓力,調節生活情趣,融洽情感,親近自然的娛樂產品和服務的需要不斷增加,為生態旅游業大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
(二)生態旅游業已經形成區域文化、配套設施兩大基礎。一是區域文化底蘊更加厚重。多年來,隨著全區經濟較快發展,形成了以黃金古道為核心的歷史文化、以開發建設為核心的邊疆文化、以鄂倫春民族為核心的民族文化、以自然風光為核心的生態文化、以山特產品為核心的飲食文化。獨具林區特色的生態文化,提升了林區綜合竟爭力,并成為打造林區名片的核心資源。二是景區配套設施更加完善。圍繞景區建設的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漠大伴行公路、黑洛公路、阿加公路、西林吉至滿歸公路等項目取得較大進展,全區高等級公路已達2385.4公里。全區擁有各類賓館旅店1805戶,各類飯店607戶。漠河機場、加格達奇機場相繼開通以及貫通北京、沈陽、大連、海拉爾、哈爾濱的鐵路網絡,為生態旅游業發展提供了必備的產業配套。
四、實現生態旅游產業化的著力點
(一)加速推進生態旅游業與國民經濟三次產業的融合。生態旅游業只有與國民經濟的三次產業形成緊密融合,才能真正成為經濟發展的有效支撐。一是推動生態旅游業與第一產業的融合發展。鼓勵發展有特色的農家樂、漁家樂,依托林下經濟的發展,積極開展體驗式、采摘式的旅游產品。積極研發、生產以林下資源為原料的特色旅游商品,提高農、林產品附加值,增加百姓收入。二是推動生態旅游業與第二產業的融合。發展適合林區特點的旅游裝備制造業,積極推動滑雪用具、賓館飯店用品、戶外用品等旅游產品的制造。提高旅游工藝品、紀念品的設計和制造水平。積極發展工業旅游和工礦業旅游產品,并整合納入旅游線路。三是推動生態旅游業與第三產業的融合。整合資源,以文化為靈魂、以旅游為核心、以商業為平臺,全面推進商旅文化結合。以休閑度假、會展旅游、文化娛樂旅游為抓手,提升消費型旅游服務業。以傳統和時尚的消費需求為推力,全面推進旅游產品、配套服務的升級,延長游停留時間,提升消費,增強傳統消費型旅游業的發展后勁。
(二)加速推進生態旅游業經營理念的現代化。我們發展生態旅游習慣向傳統的方向加強力量,而不是改革創新,只有努力求變才能更快、更好的適應市場需要。一是充分利用互聯網實現旅游產業化的迅速崛起。旅游業依托的是整個社會的商業組織體系和接待體系。比如游客出行前要通過門戶網站和旅游頻道搜集目的地住處,需要到搜索網站查詢機票、住宿、餐飲等信息。互聯網已經成為旅游發展的重要載體,在完善景區到市區交通網絡的基礎上,整理現有的景區、文化、交通、住宿、餐飲等信息,通過攜程、藝龍、同程、去哪兒等網上旅游代理商,廣泛發布。二是借鑒知名旅游公司的成功經驗做全產業鏈。旅游企業做全產業鏈是一種趨勢,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區域是我國最有經濟活力的地區,當地都建立了綜合性旅游產業集群。借鑒成功經驗將大興安嶺國林旅游公司打造成涵蓋“行、游、住、食、購、娛”的全產業鏈。這有利于獲得規模經濟的優勢,提高核心競爭力,更主要的是建立起更具現代的企業經營模式。
(三)加速推進生態旅游業與市場需求的有效對接。十八大以來,隨著中央反腐敗、倡節約的新政效應對消費終端的作用明顯,大興安嶺生態旅游由過去的以政務接待為主向以大眾化、散客化的旅游特點轉變。我區要盡快適應這種新變化,加速與市場需求的對接。一是加速建立城區至景區的公共交通網絡。加強生態旅游公共交通線路建設,改善城區至景區的可進入條件,重點抓好各中心城鎮至周邊各景區的公共交通網絡建設,打造無障礙旅游圈,形成方便快捷經濟實惠的景區進出方式,增強景區的可進入性和集散能力,有助于緩解旺季時“一票難求、一床難求”的窘況。二是加速提高景區吸引游客久居的能力。推出聯票制。針對比較密集的景區以及主要旅游景點推出聯票套餐,不僅可以延長游客觀賞時間,提高經濟效益,還可以加深游客對景區的印象;豐富旅游產品。有步驟地開發主題化度假產品和大眾休閑度假產品,在觀光型旅游產品中逐漸融入休閑度假的概念,實現產品的轉型;加強“食、購”項目建設。推出具有景區特色的食品,建立美食廣場,提高景區吸引力。可以在考慮設計景區吉祥物,并將其開發出產品,建立山特產品及旅游紀念品綜合市場,既滿足旅客需求,又增加收入;嘗試挖掘文化旅游產品。挖掘景區獨特的歷史文化,形成旅游資源。例如結合黃金古道、古戰場等歷史事實深度挖掘歷史文化資源,從而讓游客體驗歷史文化清韻。三是加速推進生態旅游人才培養、引進和使用機制。突出抓好旅游行政管理人才隊伍培養壯大,積極培養引進一批懂專業、善管理、素質好、能力強的旅游人才,強化旅游業發展的人才支撐。四是不斷優化生態旅游服務環境。牢固樹立“人人都是旅游環境,人人都是旅游形象”的觀念,大力推進生態旅游誠信體系建設,規范旅游經營秩序,確保旅游市場健康發展。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